為創業的你送來最新政策集錦
2021-06-11 15:35:37
? ?2020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正式啟動,李克強總理出席活動并發表重要講話。他說,今年在疫情和世界經濟衰退沖擊下,我國經濟能夠穩住基本盤、較快實現恢復性增長,上億市場主體的強大韌性發揮了基礎支撐作用。近幾個月來,新增市場主體、初創企業大幅增長,有力支撐了就業,其中雙創發揮了重要作用。雙創培育了接續有力的新動能,中小微企業蓬勃發展,很多大企業通過雙創匯聚各方資源加速升級。雙創以鼎新推動革故,促進了“放管服”等改革,成為提升創新效率和能力的重要抓手。他強調,創業創新是國家贏得未來的基礎和關鍵。要盡心支持每一次創業,悉心呵護每一個創新。
? ?要創業?一起了解下今年都有哪些最新政策。
@高校畢業生
? ??對創業畢業生普遍提供創辦企業、經營管理等培訓,增設信息技術、現代農業等領域課程。
? ??推薦適合發揮畢業生專長的創業項目,提供咨詢輔導、跟蹤扶持、成果轉化等“一條龍”服務。
? ??優先安排經營場所,政府投資開發的各類創業載體安排一定比例場地,免費向畢業生提供,充分利用閑置資源提供低成本場地支持。
? ??加強創業資金保障,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等政策。
? ??高校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所需資金從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中列支。
@農民工
? ??對符合條件的返鄉入鄉創業農民工,按規定給予稅費減免、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創業扶持政策,對其中首次創業且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按規定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可先行申領補貼資金的50%。
? ??政府投資開發的孵化基地等創業載體可安排一定比例的場地,免費向返鄉入鄉創業農民工提供,支持高質量建設一批返鄉入鄉創業園(基地)、集聚區,吸引農民工等就地就近創業就業。
? ??面向失業農民工開展定向定崗培訓、急需緊缺職業專項培訓,面向返鄉農民工就近開展職業轉換培訓和創業培訓。農民工可按規定在培訓地申領職業培訓補貼、培訓期間生活費補貼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等。
? ??對返鄉入鄉創業企業招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登記失業人員,符合條件的,按規定落實稅收優惠等政策。對入駐返鄉入鄉創業示范基地等場所或租用各類園區標準化廠房生產的返鄉入鄉創業企業,各地可對廠房租金、衛生費、管理費等給予一定額度減免。
? ??推動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業務逐步回歸本源,縣域吸收的存款優先用于返鄉入鄉創業。支持相關銀行對暫時存在流動資金貸款償還困難且符合相關條件的返鄉入鄉創業企業給予展期。
? ??進一步放開城鎮落戶條件,對符合條件的各類返鄉入鄉創業人員及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子女和父母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增加優質教育、住房等供給,解決返鄉入鄉創業人員子女入學、居住等實際問題。
? ??加強創業服務能力建設,組織協調企業家、科技人員、創業成功人士等成立創業服務專家團隊和農村創新創業導師隊伍,為返鄉入鄉創業農民工提供政策咨詢、開業指導等專業服務。
?加大農民工就業創業政策落實力度,優化申領流程,精簡證明材料,確保政策便捷惠及享受對象。
@登記失業人員
? ??小微企業當年新招用登記失業人員等符合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的人數達到在職職工人數15%(超過100人的企業達到8%),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且無拖欠職工工資、欠繳社會保險費等嚴重違法違規信用記錄的,可申請創業擔保貸款,貸款額度不超過300萬元,貸款期限不超過2年。
? ??還款積極、帶動就業能力強、創業項目好的小微企業,還可繼續享受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累計次數不得超過3次。
? ??登記失業人員自主創業(個體經營),可享受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稅費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政策。
? ??登記失業人員自主創業或合伙創業,除助學貸款、扶貧貸款、住房貸款、購車貸款、5萬元以下小額消費貸款(含信用卡消費)以外,本人及其配偶沒有其他貸款的,可申請創業擔保貸款。貸款額度不超過20萬元,貸款期限不超過3年。合伙創業的,可根據合伙創業人數適當提高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符合條件個人貸款總額度的10%。還款積極、帶動就業能力強、創業項目好的借款個人,還可繼續享受創業擔保貸款貼息,但累計次數不得超過3次。
@所有人
? ??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
? ??鼓勵發展基于知識傳播、經驗分享的創新平臺。
? ??通過網絡平臺開展經營活動的經營者,可使用網絡經營場所登記個體工商戶。
? ??引導互聯網平臺企業降低個體經營者使用互聯網平臺交易涉及的服務費,吸引更多個體經營者線上經營創業。
? ??鼓勵“副業創新”。著力激發各類主體的創新動力和創造活力,打造兼職就業、副業創業等多種形式蓬勃發展格局。
? ??支持線上多樣化社交、短視頻平臺有序發展,鼓勵微創新、微應用、微產品、微電影等萬眾創新。
? ??引導“宅經濟”合理發展,促進線上直播等服務新方式規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