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全面取消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
2021-06-11 15:32:57
7月5日上午,人社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決定全面取消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不再要求參保人員在規定時間段到指定地點進行認證。全面取消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意味著退休人員終于不用每年親自到社保部門報到了。
人社部表示,取消資格集中認證之后,將與公安、民政等部門開展業務協作,實現信息共享,進行信息比對。對于信息比對不能確認待遇領取資格的參保人員,將提供上門服務。而對于異地居住的人員,各地不得要求其返回參保地進行認證;而是通過基于互聯網的生物特征識別認證、手機APP遠程認證等渠道,使服務對象就地即可完成認證。
?
優化服務流程給老人帶來哪些新便利?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便利化服務如何深入推進?7月5日《央視財經評論》邀請清華大學教授楊燕綏和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做客演播室,一起來進行深度解析。
技術改變理念 社保認證“誰找誰?”
?
楊燕綏:技術進步改變了多部門的工作方式
清華大學教授 楊燕綏:傳統的管理模式,是要找政府,會集中在一個時間一個地點去辦事情。十九大報告講,我們要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因為有互聯網,把人和人、部門和部門的距離縮短了,這就需要我們改變工作模式。
技術改變了各個部門各自為政的模式,互聯網把政府和老百姓之間的距離縮短了。
胡穎廉:相關部門多走心 數據才能多跑路
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 胡穎廉:實際上,社保待遇資格認證業內叫做生存證明,就是我證明我還活著。生存證明無外乎兩種方式,第一證明我還活著,第二證明我已經不在了。殯葬部門能夠把它的數據傳遞給人社部,人去世了要消戶,公安機關能夠把數據和人社部門做一個對接,不用去證明到底他是不是在,只要了解到哪些人已經不在了,最后效果也是一樣的。
?
可能有人會說這里面可能有偏差,其實可以通過走訪等方式來進行彌補,還有別的大數據。比如,還用公交卡嗎?如果還用公交卡是不是還說明這個人在?你是不是去醫院進行醫保消費了?只有相關部門真正的走心了,人民才能少跑腿,數據多跑。
如何幫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
楊燕綏:把數字化服務嵌入養老服務
清華大學教授 楊燕綏:老年人怎么去迎接數字化時代,包括一些義工,他們教老年人學手機還有各種嵌入服務,把它變成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的一項內容。
但是,有另外一個問題,用互聯網+的方式,怎么樣把各種服務加在一起。有一種路徑是按照身份證或者社保卡號,個人所有服務后臺都是合并同類項的整合起來,這是一個比較徹底的互聯網+。
今年6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一個文件進一步加深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政務事項在今年年底之前,在網上的可辦率不低于80%,市縣級不低于50%。
?
胡穎廉:深化數字化服務要算大賬
?
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 胡穎廉:難度是有的,但這個硬指標一定要完成,這里面一定要算一筆總賬。政府即便在這里面會有投入,有一些地方會有人力資本支出,對整個社會的效益,企業的服務整體上是有提升的。換句話說,對于整體社會的進步是有益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國家是否能考慮把互聯網+政務服務做為一項基本的公共服務。
互聯網+政務服務 未來空間有多大?
胡穎廉:互聯網+政務服務 未來空間很大
?
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 胡穎廉:我們的意識要轉變,因為在我們國家,互聯網+政務服務,未來的潛力和空間是巨大的。
第一,我們國家網民人數眾多普及度高、認知度高、認可度高,別的國家不一定在這個方面能和我們比擬。第二,尤其重要的是,現在所收集基數本身已經很大,過去我們國家做統計一般入戶的調查,得來數據是靜態的死數據,可能過了一年才使用,甚至過了幾年,數據會過時。現在,這個技術基于互聯網,收集的是行為軌跡的數據,這種行為軌跡的數據時間長了就能預測人的行為模式,這種預測對于我們精準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有非常精準的空間。
?
楊燕綏:互聯網社會城市就是家 服務要跟人走
?
清華大學教授 楊燕綏:互聯網時代,一個城市就是一個家,所以無論是政府的公共服務,還是商業服務都是圍著人轉,像在家庭一樣。下班回家,你是主人,茶水送上來,飯送到老人身邊,奶瓶送給小孩。互聯網時代就是這樣,你作為這個城市的常住居民,各式各樣的服務,包括公共服務包括商業服務都會送到身邊。